这个秋天,新疆特色果蔬贮藏与加工教育部工程中心迎来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9月4日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29名本科生,在这里开启了一段为期六周的特殊旅程——从酸奶的醇厚到葡萄酒的芬芳,从白兰地的蒸馏奥秘到啤酒的发酵魔法,他们亲手触碰食品工业的脉搏,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真实技艺。

亲手“唤醒”风味: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分成小组,深入酸奶、白兰地、干红葡萄酒和啤酒四类产品的完整生产链。他们不再是课堂上的聆听者,而是亲手参与均质、杀菌、蒸馏、糖分调控、糖化发酵等关键环节的“工程师”。
“原来糖分调控的时机对葡萄酒口感影响这么大!”曾豪同学在实操中感叹。在一次次尝试与调整中,他们逐渐领悟到每个操作背后的科学逻辑,也对食品安全标准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这不仅是规范条文,更是融入每一道工序的责任。


协作中成长:当“实验室思维”遇见“生产线节奏”
实习不仅是技术的练习,更是团队合作的锤炼。面对生产中突发的小状况,同学们学会了分工配合、快速沟通,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意的火花。有小组在啤酒糖化阶段遇到温度控制难题,几人围坐一起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最优解。“那一刻,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学以致用’。”陈一凡同学笑着说。

视野与梦想:在标准化车间里看见行业未来
近距离接触标准化的食品生产线,让许多同学第一次真正理解了“食品工业”四个字的分量。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科学的工艺设计——这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在亲手实践中变得清晰而深刻。
“这六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赵占贵同学分享道,“我好像更清楚毕业后想做什么了。”

随着10月16日实习圆满结束,29名同学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工程中心。这段融合了奶香、酒韵与协作汗水的独特经历,已在每个人心中埋下种子。当理论照进现实,当梦想对接行业,这段风味探索之旅,正悄然为他们未来的食品之路注入新的力量。
初审:黎响、陈一凡、薛波、吴庆智;复审:秦婕;终审:任亚梅